智慧博物·启迪未来 | 海南省民族博物馆科普活动玩出“新花样”

  • 来源:
  • 发布日期:2025-09-27
  • 分享到:

 

        2025年9月27日,海南省民族博物馆成功举办以“智慧博物·启迪未来”为主题的科普系列活动。本次活动紧扣“科技+文化”融合主线,通过多元互动形式,带领市民观众深入探索海南少数民族文化中蕴含的科技智慧,激发公众对科学探索与文化传承的双重热情。

 



融科技于文物,让传统焕发新生



        活动伊始,观众在讲解员的引导下,系统参观了黎族传统纺织、藤竹编织、船型屋等展区。通过文物陈列与多媒体演示相结合的方式,静态的历史实物与动态的影像资料相互呼应,生动展现了海南少数民族在长期生产实践中积累的生存智慧与技艺传承。许多观众驻足于织锦机前,惊叹于黎族织锦技艺的精妙。

 

 

 

        在“文物中的科技奥秘”知识课堂中,主讲老师特别选取了多件蕴含古代科技智慧的珍贵文物,结合动画、视频等现代技术手段,深入浅出地解析其背后的科学原理与制作工艺。现场互动频频,不同年龄段的观众在古今对话中,感受到科技不仅是现代产物,更是贯穿文明进程的智慧脉络。

 


 

动手实验,感知科学之美



        在“古法染色的科学秘密”实验环节,实验老师使用植物汁液作为天然pH指示剂,现场演示了白色织物在酸(醋)与碱(小苏打水)作用下呈现红、蓝绿等不同颜色的过程。这一看似简单的化学实验,实则还原了古代染料随酸碱环境变色的特性,也揭示了植物色素在传统纺织中的实际应用。观众们不仅理解了酸碱指示剂的科学机制,也更深刻地体会到民族服饰色彩背后的自然智慧。

 

 

        随后的“植物拓染非遗手工作坊”将活动推向高潮。观众将树叶、花瓣精心排列于帆布袋上,通过敲打使植物色素自然转移,留下细腻生动的自然纹样。每一件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生态艺术,在动手实践中,观众既学习了色素释放与纤维结合的物理过程,也感受到传统手工艺的温度与创造力。

 

 

 

 

        本次活动不仅是一场科普盛宴,更是一次文化启蒙。通过将自然科学知识与海南少数民族文化深度融合,博物馆打破了“科技”与“人文”的界限,让观众在体验中理解:科学不是遥远的名词,而是贯穿于生活、历史与传统的思维方式。

 

 

        海南省民族博物馆作为展示海南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窗口,始终致力于推动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本次科普活动,正是博物馆发挥社会教育功能、打造“可触摸的知识课堂”的重要实践。未来,博物馆将继续推动科技与人文的深度融合,为公众提供更多高质量、互动强、有温度的文化科普体验,让博物馆成为启迪智慧、连接古今的重要平台。

 

 

 

 

 

 

图文 | 蒋林利 符晓彤

编校 | 蒋林利 杨一帆

审核 | 陈 佩

审定 | 罗文雄